刷新
万丈高楼平地起:从“输入-处理-输出”第一性原理,看懂系统架构的演进

博主头像 系统设计的复杂性,往往源于其需要应对的外部压力。对于互联网应用而言,用户规模的增长和流量的瞬时波动,是其必须面对的常态。一个未经深思熟虑的系统,在流量洪峰面前可能会变得迟缓甚至不可用,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与业务目标。 因此,构建一个能够从容应对压力的系统架构,便成为一项核心的工程命题。 本文将探讨一种行 ...

内存泄漏 vs. 内存溢出:剖析Java虚拟机两大内存绝症的病因与疗法

博主头像 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是Java程序中最常见的两类内存管理问题。它们都与内存息息相关,但本质、成因和解决方法截然不同。 内存泄漏 内存泄漏指的是程序在向系统申请内存后,由于设计缺陷或编码错误,导致某些已经不再被使用的对象仍然被引用链持续持有,从而无法被垃圾回收器识别和回收。这些无用对象会像僵尸一样永久地 ...

告别漫长GC停顿:深入解析G1如何实现可预测的毫秒级响应

博主头像 G1(Garbage-First)垃圾回收器是一款面向服务端应用、为大内存和多处理器系统设计的革命性垃圾回收器。G1的核心设计目标是在满足高吞吐量的同时,建立一个“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”(Pause-Time Model),让使用者可以明确指定在一个长度为M毫秒的时间片段内,消耗在垃圾回收上的时间大 ...

吞吐量、延迟、内存:深入理解垃圾回收的“三元悖论”

博主头像 垃圾回收算法的评价标准:吞吐量、延迟、内存,孰轻孰重? 评估和选择垃圾回收器时,不存在一体通用的最优解。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性能的要求截然不同,因此需要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指标来衡量垃圾回收算法的特性。通常,关注三个主要的、且相互制约的评价指标:吞吐量(Throughput)、最大暂停时间(Max Paus ...

为什么我的应用会卡顿?垃圾回收中的STW难题与破解之道

博主头像 垃圾回收算法:清除、压缩、复制 可达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,来标记哪些对象死亡,哪些对象还存活。然而,确定哪些对象死亡可以被回收,只是垃圾回收的第一步, 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标记(Mark)。接下来,需要一种方法来回收这些死亡对象占用的内存,以便这些内存可以被重新使用。这就是垃圾回收算法的任务。 ...

谁生?谁死?从引用计数到可达性分析,洞悉GC的决策逻辑

博主头像 引用计数与可达性分析:谁死了,谁还活着? 垃圾回收,顾名思义,便是将已经分配出去的,但却不再使用的内存回收回来,以便能够再次分配。在Java虚拟机的语境下,垃圾指的是死亡的对象所占据的堆空间。这里便涉及了一个关键的问题:如何辨别一个对象是存是亡? 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(Reference Counti ...

JWT令牌

博主头像 该笔记介绍SpringBoot中JWT令牌的使用,内容涵盖Maven依赖坐标配置、JWT生成方法(设置算法、自定义声明、签名及过期时间)、JWT解析验证(验证签名、过期时间等)以及配置映射(YAML配置与JwtProperties类实现配置管理),并提供了完整的Java代码实现示例。 ...

为什么Java/Python程序无需关心内存释放?揭秘垃圾回收(GC)的核心概念

博主头像 在Java的编程世界里,开发者既无需也无法像C/C++那样手动调用malloc/free来管理内存的分配与回收,这一核心任务完全由Java虚拟机在幕后自动完成。这种自动化设计极大地简化了编码,将开发者从繁琐且极易出错的内存管理中解放出来。然而,这种便利性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经典且复杂的难题:一个动态运行 ...

“化零为整”的智慧:内存池如何绕过系统调用和GC,构建性能的护城河

博主头像 内存池:精打细算的内存管家 在高性能系统(如网络服务器)的极致优化中,当处理器和I/O的瓶颈被逐一攻克后,内存管理便成为决定系统延迟和吞吐量的最后一道,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关隘。传统的内存分配方式在这种场景下显得力不从心,催生了通过内存池(Memory Pool)作为管理策略。 在C/C++或Java等 ...

从C10K到Reactor:事件驱动,如何重塑高并发服务器的网络架构

博主头像 事件驱动 事件驱动(Event Driven)是一种核心的编程范式,其根本特征是控制反转(Inversion of Control,IoC)。在这种模型中,程序的执行流不再由代码的顺序调用决定,而是由一系列异步发生的事件来驱动。应用程序的角色从主动轮询或等待,转变为被动地对事件做出响应,这构成了现代 ...

单线程如何撑起百万连接?I/O多路复用:现代网络架构的基石

博主头像 I/O多路复用(I/O Multiplexing)是一种允许单个线程同时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I/O模型。其核心价值在于,它将应用程序从低效的I/O等待中解放出来,实现了“一次等待,响应多个事件”的高效并发模式。 要理解其优势,需要对比非阻塞I/O的局限性。虽然非阻塞I/O能避免线程在数据未就绪时阻塞 ...

你的程序为何卡顿?从LINUX I/O三大模式寻找答案

博主头像 I/O交互流程 在LINUX中,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都位于虚拟内存中。LINUX采用两级保护机制:0级供内核使用,3级供用户程序使用。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用户空间(0~3G),对其他进程不可见,而最高的1G虚拟内核空间则由所有进程和内核共享。 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运行在内核空间,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空间。由 ...

“一切皆文件”:揭秘LINUX I/O与虚拟内存的底层设计哲学

博主头像 RPC框架如同构建服务大厦的神经网络,承担着海量服务间通信的重任。它优雅地屏蔽了底层网络通信的复杂性,使开发者能聚焦于业务逻辑的创造。然而,在这份优雅之下,RPC框架的网络模型设计却是决定系统吞吐量、延迟和资源利用率的命脉,其核心在于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与无限的数据洪流之间,建立一座高效、动态的桥梁。 ...

Ros2_control浅析——一个机器人开发通用框架的结构(1)

博主头像 引言: 最近在开发一个送餐机器人,但是在电机和ros2系统交互时犯了难,不知道该怎么写才能让系统架构清晰一些,后来了解到ros2社区有一个规范的开发框架,所以我会结合个人理解来分析一下这个架构,算是我的学习笔记吧,希望能够对您有帮助! ros2_control是什么 ros2_control 是一个 ...

123···50>